十九世纪中叶以後,清廷不敌英法俄日等国侵略,被迫签下数纸不平等条约。战事连连溃败使政府及百姓丧失了信心,社会呼吁改革及学习列犟之长的声浪日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美国基督教会来到中国兴办教育事业。监理会(The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 South)是美国基督教重要差会之一,1846年成立,本部设於田纳西州。1879年起该会先後在苏州创办博习书院(Buffington Institute)、宫巷书院(Kung Hang School) ,在上海创办中西书院(Anglo-Chinese College) 。
1900年决议合併三书院,以宫巷书院为基础,在苏州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扩建为大学。1900年12月制定校董会章程,推林乐知(Young J. Allen)先生(万国公报创办人)为董事长、孙乐文先生(David L. Anderson)为校长。二十世纪初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东吴大学正式诞生。
教学卓越
东吴大学(http://www.liuxue360.com/tw/scu/)创校歷史悠久传统深厚,拥有优秀且领域多元的师资,校区位於台北市精华动线上,教学资源丰富。本校基於以上优势,已发展成教学优良的大学。九十四学年度,申请教育部「教学卓越计画」奖励,荣获第一名。
本校「教学卓越」以强化教学成效、学生学习动机、通识课程与资讯教学、学生语文程度、学生服务学习、环境教学及国际交流為目标,并成立教学资源中心,负责整合资源,提供各项教与学的服务。
成立教学资源中心
本校於九十四学年度设立教学资源中心,有效整合与运用学校资源,创新思维,致力於提升教师教学效能、建立学生学习辅导系统、奖励教师教材媒体製作与科技教学、研发教学评鑑系统、并研究高等教育「教与学」等相关议题。
强化通识教育
本校校务发展重点以提供良好教育环境,培养具专业、通识、宏观之人才。除了各领域专攻课程外,亦特别重视共通教育的内涵与改进。九十一学年度起实施共通课程新架构,包括基本科目(国文、英文、歷史、民主、法治)、广博科目(含「人与文化」、「思维与方法」、「哲学」、「文学与艺术」、「社会与发展」、「自然与环境」、「经典选读」等范畴)、体育、军事教育及全校性选修等五类。
為提升通识教育的水準,九十三学年度起增设「东吴通识讲座」,以五识(知识、常识、见识、胆识及赏识)為内涵,规划相关课程,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蒞临授课。
师资阵容
九十四学年度本校共有429位专任教师,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為290位,佔全体专任教师67.6%,助理教授以上专任教师佔全体专任教师83.2%。近三年全校生师比均维持约26:1,优於多数同类型之私立大学。
课程规划
强调创意教学、精緻教学、小班实验、国际交流之规划,使得本校之教学活泼、多元而丰富,同学们对上课的态度由「上课吧---」改成「上课萝!!」。
创意教学
教师可以藉由多元教法的运用,配合科目属性,创造出深具教学效果的教材及教法;学生亦可有多种方式进行与科目领域教学有关的研究、创作、演示等活动,进而提升课堂多元性、增加课堂中师生互动机会与刺激学生思考,达到创意激发的目的。
精緻教学
目的在於精緻化教学过程,除了多元化、创意化的创意教学设计,充实授课内容之外,对於学生的补救教学亦是重要关键。為加强学生学习效果,补救教学的设计包括基础科目於固定节数后之课后教学或期中考后的补救教学、实验科目的加强教学、读书小组的运用、合作学习小组之建立等,均可达到精緻化教学的目的。
小班实验:
推动大学部实验课程以二十人一组的小班实验上课方式,配合助教一名与任课教师一名,实际上课生师比达到10:1,并充分提供实验器材供学生操作。
国际交流
与国外知名学府订定教学资源分享与学术研究合作协议、举办国际与两岸学术交流活动,进行交换教授并参与跨国研究计画,促进在校生国际交换学生计画,并且推动国际学生来台就读进修,鼓励教师英文讲授课程,增加原文教材选择,在制度方面与国外大学合授课程或学位等措施,达到提升东吴大学学生国际观与竞争力的目标。
图书资源
两校区图书馆皆设有中西文书库、阅览室、参考室、期刊室、学报区及非书资料室。藏书以文、史、哲、法律、商学及日本语文最為丰富,现有图书逾700,000册,非书资料130,000件,中外文期刊2,700种,电子书刊逾10,000种以及电子资料库90种。
本校图书馆各类图书资源丰富,平均每位学生可拥有之图书册数,居私立大学之冠;开放时间一星期88小时;编目、流通、馆藏目录查询及资料检索等全面电脑化,并提供各类型馆藏资料库查询、馆际合作服务;开设「图书资讯利用」课程;编印《图书馆馆讯》,编製各种读者利用指南,以及举办馆藏电子资料库使用讲习等各类型图书资讯推广活动。各项便利的读者服务,有利师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
[$pagetag]课外资源
大学生应如何安排大学生活,才能受益无穷?在东吴成功的大学生活,除了专注於课堂上的专业教育,教室以外多元化的学习与服务经验,更是学生做人处事、适应社会的成败关键。本校秉持著东吴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强调全人教育的精神与理念,以品格教育与服务学习為出发点,在校园生活中提供繽纷多元的参与机会与完备充实的学生服务。
网路资源
為实践「电子化校园」的愿景,让全校师生同仁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以任何设备」(anywhere, any time, any device)上网,东吴大学(http://www.liuxue360.com/tw/scu/)积极进行无线网路的佈点建置。九十四学年度涵盖范围包括教室、研讨室、会议厅、学生宿舍、图书馆等。图书馆亦於流通服务台提供无线网路卡借用服务,使读者充分享受无线上网环境。
外语自学资源
本校设有外语自学室,以鼓励本校学生自动、自发、自主地接触外语学习资源,自我订定自学计画并持续进行,进而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藉以提升外语能力。除语言学习教材外,亦提供全真资源,如外文报刊杂誌、有声书、电影以及其他非语言学习类的影片。此外,在外语自学室及语言教室皆能收视卫星频道,供学习者即时观赏传自英、日、德、法、西、义等国之电视节目,节目内容包含新闻性、知识性及育乐性。藉由建构最佳的外语学习环境,辅以多元化、现代化与国际化之学习素材,教师与学生在校园中,即可轻鬆与国际接轨。
东吴大学优势 东吴大学怎么样 东吴大学官网 东吴大学如何申请
推广教育
因应终身学习的时代潮流,本校秉持学术专业服务社会,开设多样且有深度的课程。藉由优质的教学资源,及地利之便,提供社会人士再进修的绝佳选择。推广教育包括学分班、非学分班及各项委训班。学分班分為证照学分班、学士学分班及硕士学分班。非学分班则开设数位人才学苑、企贸经常班、新人力资源趋势认证班、文化经常班、语文经常班、双溪学苑…等专业课程。另於寒暑假举办夏令营、寒令营、海外游学留学…等活动。
游艺广场
為推广艺文风气,本校城中校区设有游艺广场,内设有展览厅、小舞台、教师教谊厅与咖啡厅。除了校内师生,亦对外开放参观。透过各项动静态之展演活动,提升大眾对美的认知与体验及对多元文化的关怀。东吴游艺广场啟用后,已成為臺北市城中的另一重要艺文园地。
钱穆故居
自九十一年起,本校接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经营管理毗邻外双溪校区之钱穆故居。钱穆先生在文史哲等领域皆有创见,影响近代学术甚鉅,為发扬大师精神,本校经营重点除文物保存、展示外,并举办各项文史哲讲座、学术研讨会,推展社会教育,发挥社教功能。
林语堂故居
本校经营「钱穆故居」绩效卓越,故再次受到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自九十四年起承接「林语堂故居」。透过本校丰富的学术资源,传承林语堂先生的文学成就及大师风范,提高国人对中西文化交流及华美文学研究之兴趣。
声誉榜:
东吴大学秉持為教育而办学的理念,以踏实严谨的办学精神,為国家社会培育人才无数。复校五十餘年来毕业校友近九万人,服务社会各界。歷年来本校新生註册率皆维持在96%以上。本校近三年「大一新生选填校系看法」问卷调查结果,新生选择进入东吴就读之因素以「学校声誉」排名第一。显示本校务实的校风及卓越的办学绩效,普受家长及考生之肯定。
更多台湾留学信息,参见http://tw.liuxue360.com/;更多台湾大学资讯,请登录http://www.liuxue360.com/tw/